首页 > AG新闻中心 > 酒店行业动态

AG真人视讯(中文)官网|教师保健 | 饮食保健“有学问”之不可不知的蔬菜家族(三)

发布时间:2025-10-15 17:55:37    次浏览

*如何订阅我们?*搜微信号'jiaoshiboya'或公众号'教师博雅'-------------?-----------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任宏丽上期的中秋特别篇反响很好,此次特别应广大教师朋友的要求,为大家介绍两款适合秋日保健食疗的菜蔬:山药和百合。我们知道,传统医学主张顺应自然,起居作息要符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这也被称为顺时养生。因此,古人认为,秋天阳气逐渐减弱,阴气逐渐增长,此时我们应该注意顾护身体的阴气,为冬季的到来做准备,从起居上来说,应该是晚睡晚起;从饮食上来说,应该多吃补益脾肺、滋阴益肾的食物,而山药、百合是再适合不过了。山 药 山药古称为“薯蓣”,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又有山薯、山芋等别称。关于“山药”的得名,有个有趣的发展过程,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唐朝的时候因为唐代宗名预,为避官讳就把薯蓣改名为薯药,后来到了宋代宋英宗名署,于是又把薯药改称山药,结果今天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山药的本名原来是薯蓣。山药味甘温,性平,无毒,入脾、肺、肾经。根据其营养价值分为粉山药和脆山药两种。粉山药又称为“怀山药”或者铁棍山药,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比较大;脆山药又被称为“菜山药”,口感滑脆,做菜吃尚可,但是补益作用不强。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也说,“薯蓣入药,野生者(即指怀山药)为胜;若供馔,则家种者为良”。《神农本草经》把山药列为上品,称其“色、香、味三绝”,具有“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的功效。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家李杲认为:“入手太阴(肺经),张仲景八味丸用干山药,以其凉而能补也。”而明初医家王履在《医经溯洄集》中亦曰:“虽入手太阴,然肺为肾之上源,源既有滋,流岂无益”,意思是说,从五行生克的关系上来看,肺为金脏,肾为水脏,金生水,所以虽然山药是入手太阴肺经的,但是肺金是肾水的上源,可以从源头对肾脏产生补益作用,因此古人把怀山药作为补益脾肾二脏的要药。对我们教师朋友来说,因为工作性质,说话多、思虑多,言多伤气,必然导致肺气虚;动脑多,而肾主髓,久而久之,也会损及肾精,因此应该常吃、多吃山药,特别是秋令时节,天干物燥,容易耗伤肺津,这时适时吃一些补益的药膳佳品,比如山药粥,是不错的选择。山药粥是选用铁棍山药50克,新大米100克,先煮大米,大火烧开后小火煮30分钟,然后放入洗净去皮、切成小块的山药合煮,直到山药酥烂,粥汤变得粘稠后关火,小口啜饮,早晚食用,可以起到补脾益肺,强身健体的功效,是秋季的保健佳品。 百 合 百合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中品”。百合在古代有个奇怪的名称叫“蒜脑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七卷·百合》篇“释名”中解释说:“(因为百合)其根如,其味如山薯,故俗称蒜脑薯。”百合味甘、性平,无毒。祖国医学认为,百合具有清心润肺,除烦安神,化痰止咳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载其“主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唐代医家孟诜的《食疗本草》则认为百合具有“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治癫邪狂叫惊悸”的作用。因此也有古代医家认为,百合之所以得名,是因为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率先使用百合治疗“百合病”而得名,因此《金匮要略》中载有“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等著名方剂,这些方子经过现代研究,普遍认为具有缓解精神紧张、调节情志的作用。因为我们教师朋友的工作特点,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容易出现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问题,百合具有很好的收摄心神的作用,可以缓解上述症状。这里为大家介绍一道好吃的药膳——红枣百合汤,选用上等干红小枣12枚(这里要注意,传统医学认为双数是阴数,单数是阳数,此药膳以养心安神为主,所以宜用双数),干百合50克,先把百合洗净,用1000ml矿泉水泡半小时以上,然后把枣掰开,放入百合内共煮50分钟以上,可以放入适量冰糖调味,喝汤吃枣肉,早晚食用,非常有效。另外,秋天普遍存在一个“秋燥”的表现,很多教师朋友会有咽干、喉痛,甚至声音嘶哑的症状,适当食用百合可以很好的缓解。如果是作为常规保健,大家可以用百合、生梨皮和冰糖共煮服用,也可以用百合、罗汉果和桑叶煎汤代茶,后者的比例是百合30、罗汉果9、桑叶15,因为罗汉果比较甜腻,量多会影响口感。另外我们的教师朋友如果已经出现喉咙干痛、声音嘶哑,甚至痰中带血的症状,这时可以选用清燥利咽经验方:百合30、蝉蜕9、玉蝴蝶9、沙参9、麦冬15、生地20、桑叶15,先把药冷水浸半小时,大火烧开小火再煮20分钟,早晚服用。这里再给大家一个特别小贴士——煮药后的药渣不要倒掉,加入水再煎煮15分钟,然后用这个药渣水泡脚,取引热下行的意思,可以帮助发挥药效,迅速缓解症状。总之,百合润肺安神,山药益气安中,这两味药都是我们秋季当季的菜蔬,也是食养结合的佳品,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体质,顺时而养,不断调整自己,让身体达到最佳的状态,过好健康快乐的每一天。声明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 版权及合作请联系“教师博雅” 邮箱:[email protected] (轻压手指即可关注“教师博雅”) 教师博雅小编个人微信号:hi-jiaoshiboya,喜欢“小雅”、需要投稿或对内容感兴趣的朋友们,欢迎私信深入交流哦~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阅读投诉阅读精选留言加载中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了解留言功能详情